一、案例概述
根据市教育和体育局工作部署,笔者作为责任督学对中云片区3所小学开展“双减”专项督导时发现:学校虽建立完善的校内作业管理制度,但家长私下加量布置作业现象普遍,导致学生负担未实质减轻。
经调研,某班级超半数学生存在家长额外布置作业的情况,暴露出“双减”政策落实中家校协同的薄弱环节。
二、问题剖析与反思
(一)社会观念的深层影响
“分数至上”的功利化教育观根深蒂固,家长普遍存在“不能输在起跑线”的焦虑心理,将增加作业量等同于提升竞争力。尤其城区家长受“内卷”氛围裹挟,过度依赖课外练习册和培训,形成“你追我赶”的恶性竞争态势。
(二)家校信任的双向缺失
家长对“双减”政策存在认知偏差,因自身经历应试教育,难以理解减负对学生长远发展的意义;同时质疑年轻教师教学能力,担忧学校教育质量不足。而学校未能及时通过有效沟通消除家长顾虑,导致家校信任纽带断裂。
(三)政策执行的管理盲区
展开剩余71%“双减”政策聚焦学校与校外机构治理,但对家长群体缺乏明确引导与约束机制。家长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“第三角”,其行为具有隐蔽性、传导性强的特点,若未纳入协同治理体系,易成为政策落实的“梗阻点”。
三、督导实践与创新策略
(一)构建“四维联动”会议机制
1. 班子会:强化政治引领,剖析“第三角”成因,明确学校在政策落实中的主体责任;
2. 教师会:聚焦课堂提质增效,开展分层作业设计、高效课堂建设专项培训;
3. 班主任会:建立家校沟通台账,要求定期摸排学生家庭作业情况,保护课后休息时间;
4. 家长会:系统解读“双减”政策,通过案例对比展示减负成效,消除家长焦虑。
(二)创新“四位一体”治理模式
1. 开放宣讲:通过校园开放日、家长课堂,邀请家长参与听课评课,直观感受学校教学质量;
2. 作业熔断:设立“作业总量熔断机制”,若家长布置作业影响学生正常作息,班主任可介入叫停;
3. 家长参与: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,开放作业公示栏、课后服务过程供家长检查;
4. 学生“反向举报”:设立匿名反馈渠道,鼓励学生自主上报不合理作业负担。
(三)强化跟踪督导与示范引领
督学持续参与学校听评课、开放日活动,从专业角度点评教学质量,为家长解读“双减”背景下的课堂改革方向;定期回访督查,动态评估政策落实效果,及时调整优化策略。
四、成效与启示
(一)实践成效
一学期后回访显示,学校通过深化家校协同,家长额外布置作业现象减少85%,学生日均睡眠时间增加1.2小时,体育锻炼参与率提升至98%,且学业成绩保持稳定。家长对学校满意度从62%提升至91%,形成家校共育良性循环。
(二)督导启示
1. 政策解读需“精准滴灌”:督学应将政策细化为家长易懂的案例,用数据和事实破除认知误区;
2. 家校协同需“双向奔赴”:通过制度化的沟通渠道,让家长从“旁观者”转变为“参与者”;
3. 督导方式需“柔性创新”:突破传统监管思维,运用“熔断机制”“反向举报”等柔性手段平衡家校诉求;
4. 长效机制需“动态完善”:建立常态化督导与反馈机制,持续关注政策落实中的新问题、新挑战。
此次督导实践表明,破解“双减”难题需跳出单一治理框架,将家长群体纳入协同治理体系,通过政策引领、家校互信、机制创新,真正实现为学生减负、为教育赋能的目标。
(胶州市张应小学 逄宗宝)
发布于:江西省冠盈配资-配资论坛官网登录入口-好的配资平台-正规配资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